“耶鲁教授说我给泉州瞎吹彩虹屁?”神秘男子首次开口
由泉州广播电视台 海峡卫视出品
泉州市委宣传部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公司 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历经近4年的精心打磨
三集共150分钟的系列纪录片
《重返刺桐城》
18日晚10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第二集《多元的盛宴》
完整版在此
在《重返刺桐城》第二集《多元的盛宴》中
最为亮眼的
是《光明之城》英文版译者大卫·塞尔本
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在镜头前讲述这本传奇之书面世的故事
对于塞尔本先生来说
将《光明之城》带进公众视野
是一段艰难而有意义的经历
对于《重返刺桐城》的摄制团队来说
采访到他
也历经曲折 收获满满
2000年3月
《光明之城》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一部创作时间
比《马可波罗游记》早了70年的传奇之书
就此走进了中国公众的视野
2017年
纪录片工作者纵红雨
接到了《重返刺桐城》拍摄任务
研读了几个月资料后
这本《光明之城》激发起
他和团队成员极大的兴趣
他们很想联系上书的编译者
英国作家大卫·塞尔本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总导演 纵红雨
“因为大卫·塞尔本先生其实是个隐者,差不多九十岁了。他是个作家,是在意大利的山村中偶然发现了这本藏书,然后把它翻译出来。但是这本藏书到现在因为有保密协议,他一直守口如瓶,一直不能说出来原稿在哪。他也曾经拒绝过很多媒体,几乎所有每次采访他都拒绝过。”
在与文史界人士的交流当中
纵红雨有了意外的收获
《光明之城》中文版译序者之一
泉州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
翻出了一个多年前记下的E-mail地址
但他自己也很久未与大卫·塞尔本联络
不知道这个邮箱是否还有效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总导演 纵红雨
“写了一封长信发过去,但是我们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发了之后,大概两三天没有回信。大概是在一周之后,我突然收到了他的回信,我就觉得特别激动,我虽然没能找到这本书的原件,但是能找到当初看到这本书原件的译作者,我觉得很好,我们决定一定要去拍到他。”
对于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总导演纵红雨来说
这个事情是特别幸运的事情
能够采访到大卫·塞尔本
能够把他的影像留下来
也是这部纪录片最有价值的地方
此外
《重返刺桐城》第二集《多元的盛宴》
把重点放在宋元时期
泉州对外经贸活动鼎盛状态的当代解构上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
跟随原泉州文管所主任黄真真考古的路径
用镜头记录下古代泉州交通路网的点滴史迹
把古道、古桥、古路、古港、古码头交织一起
勾勒出一幅千年前泉州海上贸易繁忙的景象
泉州文管所文博研究员 黄真真
当时1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海上造就了这么宏伟的工程,这个工程建造也是海上贸易的需要,造完了以后又促进了贸易的方便跟繁荣。原来洛阳桥下游300米地方,有一座盘光桥,它是南宋的,1253年造的,有一块碑记就写着“宋明间,洋艘岁泊于此,商贾络绎。就是说整个港口的贸易市场非常繁华。这种纪录片是一种最科学的翔实的记录,它把我们的文物史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可以向人民证明,我们当时泉州就是最重要的海上贸易的港口。
纪录片还专门聚焦泉州涂门街
在这条不到1000米的街上
集儒释道及外来宗教于一街之上
怀揣不同信仰的人都自由地享有各自的精神领地
充分体现了宋元时期
文化交汇、宗教包容的社会风尚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建设
“在泉州这个地方,尽管有这么多的宗教,他们却可以和谐共处,共生共荣共赢。正向我们片尾曲《丝路扬帆》所唱的。我感觉,经济文化全球化,那么五湖四海是一家,体现了这样一种文化交融,和谐的全景。我感觉这方面是这个片子的成功之处,尤其是片尾曲,《丝路扬帆》很好地把这个点明了,升华了主题。”
大片已经开启
精彩还在继续
19日(今天)晚10点
《重返刺桐城》系列纪录长片
还将在央视纪录片频道(9套)
与您准时相约
详细报道 敬请关注
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
版权归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泉媒体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泉媒体(ID:qztv-qmt)
推荐阅读
记者:任芃 江祺 陈晖 苏方方
编辑:戴君
审核:崔婧